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 资讯 >  >> 正文

每日讯息!泰源环保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逾80% 像搭乐高一样建污水处理厂

来源: 无锡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5 15:36:22

乐高积木,许多小朋友都爱不释手,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块能拼出千变万化的造型。受此启发,在宜兴有家企业,将乐高积木搭建原理应用于污水厂的建造,成为了装配式污水厂的开拓者。

连续三年在国内可拆装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80%以上,去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今年预计销售同比增长60%以上……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近几年可谓驶上了“快车道”。近日,在宜兴经开区新庄工业园区的公司办公楼里见到总经理潘海龙时,他正在安排着近期出差计划,“上个月去了埃及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下个月要去趟柬埔寨看下项目的情况,重新启动国际市场势在必行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7次失败

换来“人无我有”异军突起

走进泰源环保生产车间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堆堆不同型号的不锈钢标准模块。“这些就是我们刚拆包的‘乐高’模块。”潘海龙形象地介绍,这些模块运到工地上后,工人只需要按照图纸,用螺丝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,就能快速组装成一个污水处理厂。

宜兴是“中国环保之乡”,1500多家环保企业、高手林立。泰源环保属于后起之秀,正式运营不到10年。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、产品同质化等挑战,泰源为何选择这样一个知晓度低的领域,又是如何实现异军突起?

“其实在成功之前,我们历经了7次创业失败。”潘海龙把那段经历戏称为屡战屡败、屡败屡战。在装配式污水处理厂研发之前的10年间,创业团队尝试了膜技术、土壤修复、污泥资源化、染料医药废水治理等多个方向的研发、探索,均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、技术难题以及政策导向等问题宣告失败。

7次创业失败得出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,让他们明白了“创新才有出路”,同时,企业研发还要符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。当时在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很火,而国内还刚起步。2015年国家出台水污染防治的“水十条”,水污染治理响应速度和能力等问题,让企业敏锐地意识到应急类的水污染防治大有可为,他们下定决心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法,即装配式+污水处理,可大大节约成本、提高效率,从而实现弯道超越。

5次迭代

跃升细分领域单打冠军

“这是我们第四代产品的缩小版,可以直接用于各类项目中。”指着车间内的一台样机,企划部部长曹晖介绍,“我们通过标准化设计、智造、装配、运营,颠覆了污水厂、净水厂钢筋混凝土非标准化‘建造’模式,可实现数万吨以及数十万吨水厂的应用。”

“这不就是集装箱吗?”听到记者说出这样一句话后,曹晖连忙接话:“没错,很多人的感觉跟你一样,一些设计成长矩形的项目看着像是简单的集装箱,但在研发生产过程中,不仅要考虑模块标准化生产、箱体耐磨、防腐等问题,最关键是要提高箱体所能承受的侧向压力,这些都是通过流体力学仿真软件设计的。”

记者通过多个项目视频看到,模块拼装完成后,变成了一个个水厂,高度集约,矩形设计,可长可方,内部进行功能区分隔,外面看就是一个整体,并且还做了整体彩绘美化,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处风景。技术人员将记者带到同比例缩小的“智能模块化装配式污水(净水)厂”沙盘前做演示,注入水后,功能池内部水不停冒泡、翻腾及折流。

真正把污水厂、自来水厂的建设实现像搭积木一样标准方便、省心安装,泰源环保经过了几代产品迭代。第一代产品规模不大,运输成本高,仅在一些应急项目中得到应用。第二代产品则可以在生产车间里制作成可以拼接的标准模块,再在项目现场进行焊接。客户的需求,推动他们不断创新求变。潘海龙至今记得,成都的一个项目建设现场,时常细雨绵绵,因而焊接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,进展较慢。客户单位人员感慨:“你们的产品要是可以不焊接就好了。”为此,泰源环保研发第三代产品,使用不锈钢材质,结合客户需求实现了栓接连接方式,将应急装备升级成为既可循环使用,又可永久使用。

不断创新,让泰源环保目前主流的第四代产品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,而眼下,泰源已完成了以绿色低碳、高效循环为主攻方向的第五代产品的研发,在结构、工艺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,实现了工艺设计数据化、生产制造智能化、项目运营智慧化、污水污泥资源化。

6大优势

修内功借外脑实现攻关突破

26项发明专利,参编13项行业、团体标准……在企业展厅里,荣誉墙上的一张张证书见证着泰源实力。“模块化和装配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——在一张落款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鉴定证书上写有这样的字样。

何以国际领先?公司董事长陆纯表示,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厂建设,泰源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污水(净水)厂优势明显:使用寿命50年以上、节约占地60%以上、减碳75.4%、缩短工期约80%、生态施工减少“三废”90%以上、箱体循环使用率100%6大优势。

在这背后是泰源对科研投入的不惜血本。“每年研发投入达到1000多万元。”陆纯透露。除了企业自有的科研团队外,企业“外脑”团队阵营强大,包括与南京大学、江南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南京林业大学等10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。与南京大学合作的关键核心技术(装备)攻关项目,省工信厅关键核心装备攻关项目即将验收。江南大学宜兴东氿校区与他们成为邻居,合作更为密切,目前有关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技术正在研发中,中试数据已达减量80%左右。

“这是全国唯一一条能够应用于装配式污水(净水)厂标准模块生产制造全过程的全自动智能产线”,站在新产线旁,潘海龙满心欢喜。打开电脑,发出指令,8台机器人随即展臂,开始定位装配、视觉跟踪翻转焊接、激光开孔等一系列工作。该智能生产线总投资3000多万元,正在进行最终测试,不久就将投产,这标志着产品生产将正式走向智能化、信息化。

“站在未来看现在”,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,潘海龙表示,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。下一步,他们将集中资源、攻关突破绿色核心关键技术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。

标签: